沐鸣高点号注册重磅!最新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出炉!
4月2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报告显示,全市实有小客车540万辆,规模持续增长;新增8916个共享泊位,全市共享泊位累计达2.2万个;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两大机场旅客吞吐首超1.2亿人次;交通一体化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干货满满!详见下文~
2019年交通运行情况
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交通体系更加健全。
2019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3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连续10年世界第一。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1980.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经过两年多磨合,全年完成吞吐量32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2.6%。洋山港国际航行船舶平均靠港时间不到24小时,装卸作业速度世界领先。
集疏运结构持续优化,水水中转比例48.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公铁联运完成31.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74%,海铁联运完成14.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约80%。作业流程不断优化,实现设备交接、装箱、提货等港口业务环节的全程无纸化。邮轮产业持续转型,上海获批全国首个邮轮旅游示范区。
上海国际航空港能级和服务再提升。2019年,上海机场通航全球51个国家,通航点总数达314个,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两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浦东机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暨卫星厅、机场捷运系统正式启用,航班靠桥率和放行正常率进一步提升。
两场旅客吞吐量首超1.2亿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05.7万吨。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7615万人次,旅客中转率超12%,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3249万人次。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已成为我国民航业务量最大的客货运枢纽,客运和货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位、第三位。两场智慧服务、自助服务设施更加普及,货运电子运单快速推广,旅客出行体验和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
海空枢纽集疏运体系持续完善。《上海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8-2020)》等文件正式印发。沪通铁路二期太仓至四团段工程开工,外高桥港区专用线纳入沪通铁路二期工程推进。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内河枢纽船闸——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工程建成。试点开行“沪渝直达快线”(2020年1月15日正式开通), 进一步释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动能。机场联络线开工建设。
2 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
交通一体化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建立三省一市交通主要领导座谈会机制,在设施建设、执法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化管理协同,并取得阶段成果。
形成省界断头路交通项目建设推进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上海、江苏及昆山三方交通执法部门联合设立沪苏昆交通一体化执法站,长三角交通执法一体化迈入新的阶段。长三角区域机动车环保信息服务平台已搭建完成,并正式上线运行。在交通运输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三省一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研究中心”,目前成员单位已有20多家,由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专业研究机构组成。
轨道上的长三角出行更加便利,公路客流增速趋缓。长三角铁路运力持续提升,根据2019年1月铁路最新运行图,长三角新图共编制旅客列车运行线1007对,同比增加60对;2019年7月调图又增开38.5对客车。上海与长三角铁路日均旅客到发量44.6万人次,同比增长6%。
公路对外交通增速略低,上海市出省道口平均日交通量为60.6万辆次/日,同比增加3.7%。公路对外日均旅客发送量8.7万人次,同比增加0.5%,其中省际班车和包车各占一半。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显著。2019年虹桥枢纽年客流量4.2亿人次,日均客流116万人次,同比增长2.6%。其中,对外交通客流51万,铁路、航空和长途汽车的客流分别为38万、12万和1万;城市交通客流65万人次,轨道交通虹桥火车站站进出站量位居全网第二(仅次于人民广场站),沐鸣高点号注册日均进出站量23.5万人次。受假日效应推动,5月4日枢纽客流达145.6万人次,创枢纽运行以来单日客流最高记录。
毗邻地区交通联系更加便利。上海至苏州、太仓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际通勤走廊,联系江苏昆山和上海的11号线花桥段工作日进出站客流突破6万乘次,早上9点前进站客流占全天的50%以上,通勤特征明显。
上海已累计开通24条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满足毗邻地区居民通勤、探亲、旅游观光和购物就医等多种出行需求。11月4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开通运营5条公交示范线路,日均客运量约2600人次。
省界对接道路方面,G228国道奉贤段一期建成通车,上海出省段专项规划和项建书获批;G320国道金山段一期建成通车;首批9条省界断头路中,盈淀路-锦淀公路已于2018年通车,其余8条均在有序推进建设。
3 进博会期间交通运行平稳,集约交通占比近八成
完善多项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体验度和精细度。优化停车预约规则,由后付费改为“提前缴费+提前取消”,提高车辆预约到达率,提升场地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公共交通运行管理,如71路中运量临时延伸线起始时间由15点提前至8点开始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上午采取“3+1”预分流调控运行(即3列载客至徐泾东站,1列虹桥火车站清客,将部分客流分流至17号线诸光路站)。新增P8即停即走停车场等。
累计运送进博会客流88.2万人次(单向),集约化交通方式占比78%。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日均客流14.7万人次,最高为6日的20.1万人次。轨道交通和团队巴士是所有参展人员最优先选择的交通方式,其中,轨道交通占44%、团队巴士占32%、地面公交占2%、小客车占7%、出租车占9%、其他方式占6%。出租车占比较首届有所上升,为展客商提供更为高品质、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4 交通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出行特征逐步变化
2019年,上海常住人口2428万人,日均出行总量5710万人次,同比增长0.5%。全市通勤出行量持续稳定增长,早高峰进入中心城的轨道交通客流同比增长6%,高速公路入城段交通量同比增长1.4%。随着“互联网+”生活消费、出行习惯的持续渗透,地区公共活动中心的完善,市民出行的空间范围、交通模式等出行习惯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5 实有小客车规模持续增长,使用特征进一步非通勤化
实有小客车增量减缓。
车辆出行强度持续下降,使用目的日趋非通勤化。2019年,工作日私人小客车的平均出车率为73%,较2014年下降10个百分点,车均使用强度下降到26公里(2014年32公里)。有车家庭在节假日使用小客车出行的意愿逐年增强,休闲娱乐等出行中使用小客车的比例有所提高,据调查,双休日机动化出行中使用小客车的比例高出工作日5个百分点。
6 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道路交通拥堵程度总体持平
完善路网体系,加强综合治理。2019年,上海市城市道路总长度5494公里,同比增加177公里,诸光路地道、郊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主线)、S7沪崇高速(S20-月罗公路)及地面道路等34项工程陆续建成通车。
持续推进道路精细化管理和补短板行动,完成56个交通拥堵节点改造,进一步盘活路网通行能力,推进道路设施提质升级。10个区实施公共停车场库停车收费市场化改革,以静制动效果持续显现。
继续关注居住停车矛盾,创建159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示范项目,新增提供8916个共享泊位,全市共享泊位累计达2.2万个。深入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交通秩序更加规范。
快速路运行压力持续增加,外围新建快速路交通量增长较快。
受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和道路施工影响,快速路全年平均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上升2%、3%,浦西快速路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40.7、43.5公里/小时,拥堵区段同比增加2个(外环线沪渝-沪嘉段的双向路段)。
北部射线运行压力增加明显,南北东侧(共和-蕴川)、逸仙东侧拥堵指数同比上升14%-16%。中环运行压力持续增加,中环内侧(仙霞-共和)、外环外侧(沪渝-济阳)、中环外侧(仙霞-济阳)和罗山东侧拥堵指数同比上升均超10%。
外围新建快速路交通量快速增长,嘉闵高架(G2-莘松路)、虹梅南路高架交通量同比平均增长约8%,高峰时段路网运行趋于饱和。
中心城地面道路运行平稳,近郊区域交通运行压力有所增加。
2019年上半年中心城地面道路交通运行压力同比略有缓解,下半年交通运行同比基本持平,主要干道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分别为17.8、18.3公里/小时。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2%,拥堵区域同比增加1个区域(龙柏地区)。内外环间交通运行压力加大,拥堵指数增幅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环线沿线,梅陇、上钢新村和上海大学区域拥堵指数同比增幅超过10%。
随着近郊地区人口聚集和商业综合体开发的推进,区域交通压力日益增加,浦西西南部和南部早高峰入城方向车速下降最为明显,降幅达5-9%。
高速公路运行总体平稳,节假日交通保障压力较大。收费高速公路全网日均交通量114.5万辆次,同比增长6.1%。日均周转量4841.3万PCU车公里,同比增长6.3%。
其中,G15沈海高速、G2京沪高速、G40沪陕高速、S19新卫高速、S32申嘉湖高速日均周转量增幅较大,接近或超过10%。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网车流规模总量稳步上升,年单日最大流量出现在劳动节,为161.8万辆次,高出2018年最大值4.4%。
7 轨道交通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公共客运服务日趋多元
轨道交通客运量持续增长。2019年,全网日均客运量1063万乘次(不含磁浮线),同比增长4.7%,其中工作日均客流1189万乘次,同比上升4.8%,单日客流记录1329万乘次(3月8日)。
地铁5、9、13、17号线和浦江线客流增长较明显,13号线以34.0%的客流增长贡献度位列首位。工作日早高峰8:00-9:00全网进站客流同比上升5.3%。2018年末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13号线二、三期分别开通运营,2019年上海地铁进一步通过对既有线路增投上线列车、缩短部分区段行车间隔等措施优化运营组织,全网拥堵里程比例约13%,同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部分线路继续开展周五、周六及节假日延时运营,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公共(汽)电车客运量降幅明显减缓,郊区客流量有所上升。
2019年,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571.2万乘次,同比下降0.8%(2018年同期下降4.5%)。71路中运量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5万乘次、松江有轨电车二期于8月10日开通运营,日均客流超过2万人次。随着郊区公交线网的持续优化,区域公交客运量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小幅增长,同比上升1.4%(2018年同期下降2.3%),达到233.6万乘次。
为了进一步鼓励集约出行,在沪宜公路(陈翔路-叶城路)设置了首条合乘车道(8.2公里),早高峰合乘车道车速为25-29km/小时,高出普通车道25%以上。积极推进公交服务信息化,公交服务持续改善,2019年本市积极拓展线路中途站点信息预报服务,涉及258条公交线路,3644个站点。全市公交专用道里程达437公里。
出租汽车行业持续快速转型。2019年期末,巡游出租车总运营规模4.0万辆,同比减少3.2%,其中区域出租车0.4万辆,同比减少9.1%。巡游出租车日均客运量154万乘次,同比下降11.8%,其中区域出租车21万乘次,同比下降18.6%。
2019年网约车监管平台日均上线车辆数约7.7万辆,同比增加约四分之一,日均客流约170万乘次,同比增长超过50%。
8 非机动车共享服务更加规范,物流功能持续增加
共享单车服务更加规范,市民接受度不断提高。2019年出台新版的共享单车运营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单车企业运营逐渐规范,过度投放和秩序混乱现象进一步缓解。共享单车日活跃车辆数稳定在20-30万辆,车辆周转率4-5次,日均使用次数基本稳定在120万骑次,以接驳轨道交通为主。
电动自行车注册量超过1000万辆,物流配送功能持续增强。随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2019年又迎来一轮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高潮。全市注册电动自行车总量达到1082.3万辆,同比增加131万辆。大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活消费服务模式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末端配送环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9 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车辆清洁化新能源化趋势加速,充电行为快速培育。2019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已经超过30万辆,其中,乘用车占比90%以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67%,纯电动汽车占比33%。截止2019年底,本市共有各类节能和新能源公交车1.1万辆,占全市拥有公交车总数的61.5%;累计投放新能源出租汽车1877辆。2019年,全市充换电设施共计27.7万个,车桩比约为1.08:1。“联联充电”服务平台软件下载次数突破28万次,平均每天产生2.4万笔订单,充电量同比增长1倍。
交通智能网联深入推进。法规制度逐步完善,率先修订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并实现长三角互认互通。嘉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公布第三阶段开放测试道路,并进一步增加测试场景。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正式开园,打造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洋山港“5G+自动驾驶重卡”项目成功开展示范运营。
交通环境影响持续降低。根据全市 28 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快报数据推算,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总能耗约为 259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加25万吨标准煤,增幅约1%,增速同比减少1.7个百分点。交通污染排放治理更加严格,对轻型车辆提前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2018年36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20年交通研判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沐鸣代理注册上海交通发展仍将牢牢把握国家战略机遇,按照既定目标持续推进综合交通设施体系建设完善,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拓展服务辐射范围,进一步提升交通服务品质,积极应对公共卫生防疫事件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更好地服务好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1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的要求,上海将于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将加快建设步伐,推进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启动建设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机场联络线,启动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四期,同时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和制度优势,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不断提升航运服务。
2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2020年是全面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关键年。2020年沪通铁路一期将建成投运,太仓、张家港、南通等沿江城市将实现与上海的快速便捷联通;连镇高铁建成通车,上海与连云港的乘车时间大幅缩短。
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为重点,继续推进近沪地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
公路出行更加便利,今年1月1日零时起,全国29个联网省份(海南和西藏无收费公路)的487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发行“交通联合”标志公共交通卡,可在“全国交通一卡通”25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使用(长三角36个地级以上城市),区域交通出行支付更加方便、便捷。
3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交通网络体系更加健全
根据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清单,本市新开工或在建的交通类项目共70项(含正式项目和预备项目),较2019年增加18项,计划投资额约增长16.8%。
10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部分区段共67公里轨道交通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市民未来出行将更加便捷。军工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济阳路(卢浦大桥-闵行区界)快速化改建工程、龙水南路越江隧道、G15公路嘉浏段扩建工程、机场联络线浦东机场站施工等将对周边区域道路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在2020年进一步实施。预计,伴随市民工作、生活逐渐恢复常态,道路运行压力将持续增加,请市民及时关注相关施工信息,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路径。
4 新冠肺炎疫情对日常交通出行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春运40天(1月10日-2月18日)本市对外交通旅客到发总量达2353万人次,同比减少47.5%。节前15天全市对外旅客发送量为1178万人次,同比增长4.2%;节后25天旅客到达量为347万人次,同比减少75.8%。
2月,市内交通客运量同比明显减少,轨道交通客运量约为去年同期的一成,快速路网日均流量约为去年同期的一半。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交通需求开始快速回升。3月最后一周轨道全网周日均客运量约532万乘次,其中,工作日均客运量约635万乘次,超过去年同期一半,早高峰时段进站量接近去年同期的六成;双休日均客运量约274万乘次,为去年同期的三成左右。快速路工作日高峰流量接近常态,局部区段出现时段性拥堵。
随着疫情控制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逐步恢复,交通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后续市民出行行为特征可能呈现一定的变化,错峰出行、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预约模式、共同配送等措施的社会认同度提升,短期内个体交通出行意愿可能也会有所增加,但集约化公共交通仍然是发展主体。
浏览过本文章的用户还浏览过
沐鸣注册链接全力抗击疫情搭建“绿色通道” 呼和浩特市邮政业持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沐鸣注册链接 为贯彻落实国家邮政局、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和市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部署要求,全力保障全区12个盟市防疫物资寄递渠道畅通,市邮政管理局带领全市邮政业充分发挥寄递服务网络和资源优势,坚 [详细]
吉林全面推进高质沐鸣登录网址量交通强省建设 打好五年攻坚战 坚
6月4日,吉林省召开全面推进高质量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交通强国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高质量交通强省建设,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当好先行官,为吉林振兴发 [详细]
沐鸣登录钱江流域“三防”响应升至II级 富春江船闸下游沿线所有
6月30日16时, 沐鸣登录 受近期上游地区大范围强降雨影响,富春江大坝再次开闸泄洪,初始泄洪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16点30分计划出库流量按照6000立方米每秒控制。 根据气象水文环境综合分析,后期泄洪流量会进一步加大。杭州交通港航执法部门三防指挥部决定 [详细]
沐鸣注册引领我国更高水平开放进程 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
从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枝独秀,到如今18个自贸区引领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自贸试验区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尤其是今年以来,8月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8月26日国务院印发新设6个自贸区《总体方案》。 记者梳理发现,上海自贸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