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2019年,守护在这里的扬州市地方海事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南水北调船舶防污染体系示范区建设作为工作抓手,积极推动船舶防污染工作,全力服务南水北调“清水走廊”,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隆冬时节,记者有幸来到运河“原点城市”的扬州。天朗气清,记者在扬州市地方海事局领导的陪同下,漫步在瘦西湖和运河水域之间,只见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运输船舶(队)在运河上穿梭、湖中的游船尽情欢歌,水清石见,飞鸟时而掠过天空,俨然一幅水墨画。现在虽不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最好时节,却另有一番冬日之美。
攻坚“生态美”第一硬仗
扬州市地方海事局局长沈永余告诉记者:近年来,扬州以南水北调船舶防污染体系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紧抓“生态美”攻坚战,积极作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南水北调船舶防污染体系示范区是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与扬州市政府“一市一试点”项目,也是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的组成部分。
沈永余局长颇有情趣地对记者说,2019年扬州市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以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了三大工作:燃油抽检、封舱管理、秩序管控。在全省内河率先配置燃油快速检测设备,建立12部门船用低硫燃油供应保障和联合监管机制,多个部门联动执法,对船舶燃油抽检144艘次。电子巡航船舶30000余艘次,
沐鸣app下载主动干预封舱不到位等情形100余起,打击船舶未封舱违法行为68艘次。同时还划定船舶禁停区,设置电子围栏,对关键区域船舶排放加强控制,千方百计提高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成效。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扬州市积极采取法律、行政、科技等综合手段防控船舶水污染。扬州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扎实推进400总吨以下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积极排定试点目标船。持续推进危险货物运输船舶警示标识试点12艘。扎实推进联单制度落地实施,督促靠港船舶送交船舶生活垃圾1905次、7515公斤,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信息化系统已全面推广运行,到目前为止,船员通过电子联单送交船舶生活污水1234次、5.11吨。扎实推进动态接收,运行首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编制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船社会化运营考核办法》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运营保障方案》,运行1个月来,接收船舶生活垃圾163次、627公斤。
重拳出击打造四“好”
2019年,为推进南水北调船舶防污染体系示范区建设,扬州市地方海事部门从四“好”出发,加大治污力度,严格执法,提升监管效能。
讲好生态环保知识,贯穿始终。扬州市印制发放环保宣传手册6000份、环保垃圾袋10000份,在港口张贴《严控船舶污染物排放通告》,全覆盖走访辖区航运企业和港口经营企业进行宣传,水上交通指挥中心通过VHF播报船舶防污染要点,积极营造共保蓝天碧水的浓厚氛围。
打好执法组合拳,违法必究。编制印发《船舶防污染现场监督工作指引》,开展了区域集中执法、重点专项执法、线上线下联动执法。2019年船舶防污染类执法案件数占总案件的59%。
控好南水北调危化品船舶禁航,联防联控。通过甚高频(VHF)播报调水信息,主动上门告知辖区5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运用VITS系统划定电子围栏,动态跟踪辖区危化品船舶;协同船闸部门禁止放行危化品船舶,航道部门加大测量水域流速频次,联动联控,综合监管。
用好“1+N”和“4+N”监管机制,科技支撑显威力。2019年,该局建设运行船舶超载超吃水监测系统,累计建成104个视频监控点位、6座VHF基站、8座AIS基站,安装海巡艇4G移动视频22套,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无人机监视监测系统开展常态化飞行巡航,建成全省智慧海事集中展示点,助力科技防污。
他们运用VITS、CCTV、VHF、进出港报告系统、无人机巡航等平台,建立水上、空中、指挥中心立体监控网络,实现指挥中心与现场扁平化调度,实施线上线下联动执法,在船舶燃油质量执法、船舶电子联单运转等方面得到了充分运用。
此外,扬州市地方海事局还一直注重船舶防污染综合应急能力建设,2019年启动了市内河搜救中心配套工程,加快构建“一中心多基地”的内河应急救援格局;以龙舟赛队员为班底,成立海龙应急搜救小分队,定期开展常态化、专业化训练。
古语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城市,沐鸣客户端下载“保一江清水北上”,是扬州地方海事部门的初心使命,他们践行初心,牢记使命,主动行动,保护碧水蓝天,全力打造南水北调船舶防污染体系示范区,作出了新作为,展现了新担当。